人是群居动物。在与他人互动的历程中,我们能够认识自己,同时也学会了观察别人,在一次又一次正确或错误的练习中, 逐新展现更为丰富的社会互动行为,而复杂的社会行为正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差异。
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社会行为的发育,包括自我天生的气质、情绪以及在认知发育历程、环境中与父母的依附关系、成长过程中观察到的模仿对象( 例如妈妈都是怎样跟爸爸互动的)、行为的增强与削弱(例如抢别人的玩具会被打、分享好吃的食物会被人喜欢)、文化的冲击(例如男孩哭的时候被嘲笑软弱)等。
社会行为发育受到先天个别差异以及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,一般正常的社会行为发育为:
5~6个月宝宝的社会行为:
展现出社会性微笑以及丰富的眼神互动;
有表示喜好的行为反应(例如看到牛奶时露出兴奋的表情或转头不喝);
会伸手期待照顾者抱抱。
1岁宝宝的社会行为:
对照顾者和陌生人有截然不同的反应;
对其他人呼唤自己的名字有明确反应;
开始展现出许多模仿行为;
展现出分享式的注意力,可以用手势表达需求(例如妈妈指向旁边的玩具时,孩子会转头去看。大一点后可以用食指指向高处的玩具,转头看妈妈,期待妈妈帮忙拿);
可以理解躲猫猫的乐趣。
2岁宝宝的社会行为:
与主要照顾者分开时有较强的分离焦虑;
不仅情绪会受到他人的影响,也可以稍稍理解他人的情绪;
可以服从简单的要求;
会开始注意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并展现兴趣,但较多属于平行互动,或是短暂地追来追去;
遇到挫折时会向主要照顾者撒娇或请求帮忙。
3岁宝宝的社会行为:
可以通过语言和手势来与他人沟通,表示明确的要求或拒绝;
会尝试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,有较多一来一往的互动, 可以学习轮流做事和分享;
分离焦虑以及对陌生人的焦虑感逐渐下降;
对于父母有较多的献宝和取悦行为。
3~6岁宝宝的社会行为:
随着认知以及情绪的同步发育,开始了解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,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提升;
跟同伴玩的游戏种类较为丰富,包括过家家和角色扮演;
玩游戏时会尝试与同伴进行协调与妥协,但也可能因为不满而吵架。
如何促进宝宝的社会行为发育?
有很多方式可以促进宝宝社会行为健康、全面地发育:
增加与孩子互动的时间,对孩子展现出来的行为进行适当响应,创造孩子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与环境,避免让孩子长期单独使用电子产品等,以促进孩子后续的人际互动发育。